丁香馄饨

馄饨,为一种经水煮而成的面食。其名称在古代较多,又称抄手、云吞等。历史悠久,早在汉代便盛行于世。到南北朝时期,这种原起源于北方的食品,也开始在南方流行开来,以致有人说其为“天下通食”的美食。唐代的食谱中有“生进二十四气馄饨”的记载,表明其时馄饨的花形、馅料已经非常丰富了。北宋都城东京曾开设有众多的馄饨店。南宋时,这种美味的食品在南方大行于世。《梦粱录》卷一三《诸色杂货》所载食品名目中就有“馉饳儿”,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六“市食”条亦有“鹌鹑馉饳儿”。馄饨成为临安市民祭祀祖先及喜爱食用的面食制品,高宗皇帝就常以馄饨为点心。特别是制作精细、味道可口的丁香馄饨,因以丁香为主要佐料,故名。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一三《天晓诸人出市》赞道:“六部前丁香馄饨,此味精细尤佳。”明宋诩《竹屿山房杂部》卷六《养生部六·杂造制》载有“丁香饼子”的制法,可为我们了解丁香馄饨有所帮助:“半夏(汤炮七次,二两)、白茯苓(去皮,一两)、丁香(五钱)、白术(炒一两)、白姜(炮一两)、甘草(炙一两)、白扁豆(姜汁浸,蒸熟,焙一两)、橘红(去白,二两),右为细末,生姜汁煮,薄面糊为饼,如棋子。大酒饭后嚼一饼,生姜汤下,温胃去痰,解酒,进食宽中和气。”口感独特,汤清味鲜。